九月的天,还没凉透,一场风暴就来了。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一纸指令,字不多,事儿却闹得很大。
内容简单粗暴:所有用美元结算的海运铁矿石订单,立刻暂停。
矛头指谁?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
这次,没有外交官的唇枪舌剑,也没有隔空喊话的口水仗。
中方的动作快得像一道闪电,直接一刀插进了交易的心脏。
市场的反应更是吓人,恐慌情绪瞬间被点燃。
知情人说,这哪是商业谈判,这分明是掀桌子。
一场围绕全球交易规则和金融霸权的硬仗,就这么开打了。
杀鸡偏用宰牛刀
怪就怪在,这次争的不是铁矿石多一船少一船,而是用什么钱来买。
这背后,当然没那么简单。
就在上半年,澳大利亚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小动作就没断过。
尤其是在稀土问题上,堪培拉和华盛顿眉来眼去,气氛相当暧昧。
特朗普政府一向强势,澳洲那边自然想抱紧大腿,琢磨着配合美国。
他们的小算盘是,联手美欧,给中国的稀土出口搞个“价格下限”,再加点关税。
稀土是什么?“工业黄金”,造先进战机、新能源车都离不开它。
全球七成以上的供应都在中国手里,这是我们的王牌。
澳洲觉得自己也有矿有技术,联合西方就能反过来卡中国的脖子。
谁能想到,我们压根没在稀土上跟他们纠缠。
而是悄悄调转枪口,对准了澳大利亚的命根子——铁矿石。
去年,澳大利亚卖给中国7.1亿吨铁矿石,赚了足足1300亿澳元。
这一项,就占了他们对华贸易总额的将近四成。
想动我们的稀土?那就先看看你家的钱袋子够不够硬。
你的七寸是美元
我们这一招,实在是打得又准又狠。
不是全面封杀,而是精准打击,釜底抽薪。
就一个要求:铁矿石交易,以后都用人民币结算。
听起来只是换个货币,对必和必拓来说,却是要了老命。
这么多年,这家矿业帝国的根基,就扎在美元体系里。
从报价到结算,从贷款到保险,哪个环节离得开美元?
他们和全球的银行、船运公司、保险集团,早就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美元网。
舒舒服服地躺了几十年。
现在,中国要把他们从这张网里硬拽出来。
这可不是换个账户那么简单,是整个商业逻辑都要推倒重来。
财务模型得重算,无数合同得重签,风险评估更是头大。
中方的指令不留任何余地,不管你的船出没出港,都得按新规矩办。
这感觉,就像在高速上开着车,突然被强制换了引擎。
银行、船运、保险公司全懵了,他们还以为只是警告,没想到这次是来真的。
澳洲总理的头疼时间
必和必拓的股价,应声跳水,跟瀑布似的。
几分钟,几十亿美元就没了。
整个澳洲矿业板块,都跟着剧烈震荡,一片惨绿。
这已经不是投资者的情绪问题,而是对澳大利亚经济实实在在的威胁。
要知道,铁矿石出口每年给澳洲带来超过1570亿澳元的收入。
这里面八成,都进了中国的口袋。
我们这边稍微拧紧一点阀门,澳洲的财政、就业、外汇都得抖三抖。
澳大利亚政府彻底被打蒙了。
总理阿尔巴尼斯紧急开了个记者会,对着镜头一脸无奈。
他说这“令人失望”,还强调“希望恢复正常贸易”,对大家都有好处。
但这话说得,连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因为牌桌上,堪培拉手里已经没什么牌可打了。
现在的阿尔巴尼斯政府,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既要跟着美国的战略指挥棒跳舞,又舍不得中国的真金白银。
还得安抚国内那些靠着铁矿石吃饭的利益集团。
想三头都顾上?现在看来,鱼和熊掌,他一个也得不到。
这盘棋下了很久
其实,在大宗商品这盘棋上,我们也不是没吃过亏。
二十多年前的“大豆之战”,就是血的教训。
那时候国内企业单打独斗,被国际粮商挨个收拾。
最后,七成的大豆压榨厂都落到了外资手里。
那次之后,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买家不团结,就没有议价权。
所以,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了。
目的很明确,把国内所有钢厂拧成一股绳,统一对外采购。
用我们单一巨大买家的体量,拿回本该属于我们的定价权。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满世界找“备胎”。
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棋。
那里的矿,储量大,品位高,一旦投产,就能大大缓解对澳洲铁矿的依赖。
更深层次的布局,在金融领域。
我们推出了自己的“北铁指数”,直接用人民币计价。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成交量已经是新加坡的23倍。
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正从去年可怜的5%,飞速爬升到今年的25%。
照这个势头,明年底突破40%不是梦。
结语
这场风暴,表面看是铁矿石的生意,里子却是全球资源贸易秩序的重新洗牌。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买家,用最市场化的手段,光明正大地告诉全世界:我的东西,我不想卖可以不卖;你的东西,我想用什么钱买,也得听听我的。
这扇合作的大门当然不会彻底关上,但合作的前提变了。
谁要是还想把资源当成政治武器来讹诈,那就必须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对澳大利亚来说,那个躺着赚钱、左右逢源的好日子,恐怕是真的回不去了。
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