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通电话让黄百鸣差点摔了话筒。
电话那头,许冠杰轻飘飘报出"200万片酬"的数字,相当于当时香港半套豪宅的价格。
黄百鸣攥着新艺城公司仅有的300万制作预算,手心全是汗,这部筹备中的《最佳拍档》,男主角还没定下,预算就要被演员吃掉大半。
周润发连剧本都没看就拒演
就在三个月前,导演徐克提议找周润发当男主。 当时28岁的周润发刚凭《上海滩》爆红,可电影圈却给他贴上"票房毒药"的标签。
他主演的《胡越的故事》《巡城马》接连扑街,影院老板看见他名字就摇头。
新艺城三巨头黄百鸣、麦嘉、徐克在会议室吵翻了天。 黄百鸣后来回忆:"发仔演技没问题,但观众不肯买票啊! "
周润发经纪人直接回复"档期排到明年"。 这个拒绝来得干脆利落,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200万天价背后的秘密
许冠杰开价时,香港顶级明星片酬才50万。 成龙拍《龙少爷》拿120万已是破纪录,而许冠杰张口就要200万。 黄百鸣在自传里写:"我差点骂出声,这够拍两部小成本电影了! "
但许冠杰有底气。 70年代他主演的《半斤八两》《摩登保镖》霸占票房榜五年,观众看见他叼着烟斗的痞笑就愿意掏钱。
他提出"捆绑销售":亲自创作电影主题曲。 当时他的唱片销量占香港乐坛三成份额,随便哼首歌都能卖钱。
剧组穷到用卫生纸当特效
签下许冠杰后,剧组账上只剩100万。 拍飞车戏时,特效师把卫生纸浸在氨水里冒充硝烟;"激光切割"的镜头是用手电筒照铝箔纸拍的。
许冠杰那场从文化中心顶楼速降的戏,保险公司拒保,最后是武行组长曾志伟自告奋勇当替身。
为省群众演员费,他扮演的光头神探要同时被八个壮汉追打。 有场戏他跑掉皮鞋,光脚在柏油路上狂奔,脚底烫出三颗水泡。
首映日影院铁门被挤变形
1982年春节,《最佳拍档》在铜锣湾总统影院首映。 凌晨五点,排队人群把售票处铁栏杆挤成S形。 影院经理打电话求救:"快派人来维持秩序,铁门铰链要断了! "
上映两周后,票房突破1000万。 九龙巴士特意加开午夜专线,运送看完夜场的观众。 小贩在影院外卖印着"光头神探"头像的T恤,一天能赚三千块。
最终票房停在2700万,相当于香港每人都贡献了半张电影票。
许冠杰的片酬值回票价
按合同,许冠杰拿走总票房的7.4%,加上200万预付金,实际入账400万。
但新艺城赚得更多:电影利润超千万,日本版权卖出800万,许冠杰创作的主题曲唱片卖破白金销量。
张艾嘉演"男人婆"之前片酬30万,之后报价150万;麦嘉凭光头神探拿下金像奖影帝,出场费翻四倍。 就连客串小贩的徐克,都被好莱坞邀请拍科幻片。
周润发在另一条赛道狂奔
同年上映的《投奔怒海》里,周润发把逃港难民演得刻骨铭心。 这部投资600万的文艺片收获1300万票房,虽不及《最佳拍档》,却让他捧回首个影帝奖杯。
三年后,发仔穿着风衣出现在《英雄本色》片场。
这次没人叫他票房毒药,小马哥叼着火柴的镜头,让影片狂收3400万。 有记者问吴宇森为何敢用发仔,导演笑着指指黄百鸣:"新艺城教会我们,看演员不能只看眼下。 "
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