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我们都深知基本功的重要性,然而在练习过程中,情况各异,结果也随之千差万别。通过两次“回炉”的经历,以及与“基本功打卡群”中的球友们的深入交流,我逐渐意识到,掌握基本功并非纯粹是在密闭的环境中封闭训练;而是要注重其“完整性”和“底层逻辑”,以下是我的一些总结。
首先,第一次回炉的原因在于我对基本功的重要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初学乒乓球时,虽然训练方向是正确的,完全是从“身体运动”的角度切入。然而,随着我在实战中获得一些小成功后,我便放纵自己,整日沉浸于激烈的对抗中,最后弄得这点小成就也随之消逝。经过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多巴胺的快感”时,忽视了起步时的基础——我没有从发力的“底层逻辑”入手。尽管勤奋练习“躯干”,但结果却是被各种“技术表面”所掩盖,最终只能是不断在实战中犯错,屡屡撞上南墙。由此我得出结论:练习基本功必须以“内因主导外因”的底层逻辑为指导。
展开剩余48%其次,第二次回炉则源于我在某些“单项技术”上的缺失。此时的我,虽然在躯干能力练习上已有了些许起色,正手与反手技艺也能基本展现出质量,遂再次投身实战。然而,现实却是,我在比赛中所练习的效果根本无法体现,这使我不得不在预判、盯球、步法等细节上寻找各种问题,结果依旧事与愿违。对此,我有几个思路:首先,仅仅掌握正反手单项是无法胜任实际对抗的,为此必须建立正反手之间的转换能力以及后前距离的控制能力。其次,单项技术的衔接尤为关键,这实际上构建了我的“护台能力”,而在实战中保持节奏始终是“追球”的状态。最后,需突破躯干与上下肢之间的协调能力,以提升整体的打球和移动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这两次回炉的体验,我深刻感受到其中的疲惫与收获。如今,我终于领悟到“慢就是快”的道理,这不仅体现在我的乒乓球练习中,也适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目前的练习节奏有以下几点:进一步提升现有单项技术,精细化“躯干应答能力”的训练,同时强化单项之间的衔接;利用实战来检验训练效果,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调整训练策略;以及找到合适自己的训练节奏,真正做到有条不紊,深刻体会乒乓的魅力。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练球心得,若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正与批评。
发布于:福建省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