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春天本该充满毕业季的欢笑声,但哥伦比亚大学的草坪上却支起了密密麻麻的帐篷。这些帐篷不是用来野餐的,而是学生们对抗校方的"武器"。更魔幻的是,美国警察冲进校园逮捕了100多名学生,理由竟是"非法入侵自己就读的大学"。这场闹剧背后,藏着一条铁律:在美国,你可以骂总统,但绝不能碰以色列。
当哥大学生高喊"解放巴勒斯坦"时,华盛顿的反应比处理校园枪击案还快。国会连夜传唤校长沙菲克,这位当过世界银行副总裁的女强人,在听证会上被骂得像犯错的小学生。议员们拍着桌子吼:"你们学校养的哈马斯!"而哈佛、宾大前校长的下场早就摆在那儿——不听话就滚蛋。更讽刺的是,纽约警察局直接撕下遮羞布:"反对以色列?这可不属于言论自由!"
学生们的要求简单得可笑:公开学校对以色列的投资明细。但校方的回应是派来骑警和防暴队。这场面让人想起1968年,同样是哥大学生,当年他们反对越战时,尼克松还能假装听不见。如今拜登政府却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国会代表团三天内往哥大跑了三趟。最绝的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表演,他对着镜头痛心疾首:"这就是纳粹重现啊!"——尽管现场连个鸡蛋都没砸。
表面看,校方赢了:停学、开除、线上授课三连击。但社交媒体上#GenZforPalestine(Z世代支持巴勒斯坦)的标签病毒般扩散。被开除的阿拉伯裔教授在推特晒出解聘函,配文:"我的罪过是教了十年宪法课。"更微妙的是,华尔街大佬们开始私下抱怨:"这些孩子闹得我们没法在酒会上装体面人了。"
4月22日深夜,摩萨德的"人脸识别警告"引爆全网。这个以暗杀闻名的机构,居然公开威胁美国学生:"你们的毕业证会变成废纸!"而白宫的反应是——派80岁的议长约翰逊去训话。当老头在喇叭里喊"暴徒"时,学生们用合唱《团结之歌》回应。最戏剧性的一幕:某个犹太裔学生举着"我祖父是集中营幸存者,但这不是屠杀的理由"的牌子,被警察直接抬走。
国民警卫队的装甲车已停在曼哈顿外围,但学生们把帐篷扎成了迷宫。校方最新通告里藏着颤抖:"请理性表达诉求"——翻译过来就是"别连累我丢饭碗"。而在国会山,两党罕见地一致通过决议:给以色列追加260亿军火。与此同时,加沙的死亡人数悄悄突破3万,这个数字在CNN屏幕上只停留了1.2秒。
美国总吹嘘自己是言论自由的灯塔,结果学生刚喊句"停战",就被扣上"纳粹"帽子。更荒诞的是,当年反越战闹得再凶,尼克松还能和学生聊冲浪;现在拜登政府却吓得连夜删帖封号。说好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原来国王的爸爸能进。
当17岁高中生因为转发巴勒斯坦国旗被取消藤校offer,而屠杀加沙的以军将领却在哈佛拿荣誉学位——这到底算"学术自由"还是"黑帮分赃"?评论区告诉我:美国大学究竟是知识的殿堂,还是某国的ATM机?
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