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笔5500亿美元的投资,彻底暴露了美日同盟的生意本质。美国人直接定了规矩:阿拉斯加的天然气项目也好,军工生产线也罢,日本砸下去的真金白银,90%的利润得先装进美国的钱包里。风险和成本日本全担着,收益的大头美国拿走了,这账本怎么看都是笔亏本买卖。石破茂首相提笔签字的时候,手里的笔怕是有千斤重。他事后那句“要仔细看看协议再决定辞不辞职”,听着就像是心里苦水淹到了嗓子眼。这话扔出去,日本国内直接就炸了锅。
网络上的声音更刺耳,“第二次无条件投降”的说法刷满了屏幕,连带三十年前《广场协议》的记忆全翻了出来。当时日本被逼着让日元升值,泡沫一戳破,后面紧跟着就是几十年的经济低迷。如今这出戏重演,手法更直接更生猛。白纸黑字写明的利润分成,九一分账的条款,赤裸裸地摆在那里。日本这次亏得更狠更彻底,连个经济泡沫的幻影都没换来。自民党这次在参议院栽了大跟头,选举之前雄心勃勃,结果拿到手的席位才47个,算上没改选的,整个参议院里都凑不够多数派。这对执政党来说简直是场灾难。七十年来第一次,自民党在国会两院同时失去控制权。石破茂政府想推个法案,怕是比登天还难。参议院不给开绿灯,再好的政策也得黄。日本政坛天翻地覆,自民党这艘大船眼见着就要沉了根基。
国会运转失灵,石破茂的首相位子立马成了烫手山芋。美国那边也没让日本喘口气,经贸协议才签了字,紧跟着就要求日元升值。日元涨上去,进口成本也跟着噌噌往上走。超市里进口商品的标签更新得快赶上跑马灯了,老百姓捂紧口袋不敢消费。经济引擎本来就不太灵光,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协议里还钉死了日本汽车巨头的困境。美国关税降到15%听着像优惠,实际对丰田本田而言,这道坎反而比以前更高。车价里得额外切15%交给美国海关,成本压力大到顶不住,这些日系车企的工厂怕是要排着队往美国搬。
搬厂的后果可不止是生产线转移。日本本土的就业岗位也跟着流水线一起飞了,工人饭碗说没就没。日本农业的大门也被撞开。以前当宝贝护着的大米市场,这回架不住美国的施压被迫开放。美国大型农场的廉价大米潮水般涌进来,日本农家的小块田垄根本扛不住冲击。世代种粮的农民站在田埂上发愁,种出来的稻子还能卖得出去吗。日本经济的双台柱子和国家饭碗一起被摆上了谈判桌,成了美日协议的牺牲品。内部矛盾的火苗本来就到处冒头,石破茂政府签下这么个协议,等于是往火堆上泼了桶汽油。民众的怨气烧得更加旺了。
石破茂的首相生涯悬得像根细线。国会运转基本瘫痪,反对派虎视眈眈等着看笑话,街头老百姓指着鼻子骂卖国。他坐在首相官邸里,怕是连觉都睡不安稳。那个5500亿的协议签字墨迹没干,但苦果日本已经咽下了。日元被迫升值带来的物价狂飙才刚刚开始,丰田本田的工厂搬迁倒计时也按下了开关,美国大米涌入市场挤垮本土农家的日子就在眼前。协议上每一个条款都在把日本经济往泥潭深处拖。
更关键的问题是谁来接盘这堆麻烦?自民党的根基已经被参众两院双输给掏空了,石破茂辞职恐怕是迟早的事,但下一位首相能摆平这烂摊子吗?日本国会瘫痪了这么久,经济药方开不出来也推不下去,对抗美国压制的筹码又少得可怜。日本国内的绝望情绪一天比一天浓,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政府,只能等着火山爆发的那一刻。日本掉进了美日同盟精心设计的双重困境:对外斗不过美国这头巨兽,只能当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对内挡不住社会矛盾的烈焰,找不到灭火的水源。石破茂政府签下5500亿协议的那一刻,日本就走上了一条漆黑无光的单行道。石破茂的首相任期已经进入倒计时,自民党七十年的统治也危如累卵。日本人正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和未来,在美国主导的游戏规则里一点点沉下去。这波血亏的买卖换来了什么?
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