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南宋 佚名 水村烟霭图局部
牵牛是江南常见的花。初秋,凉意盈盈的篱角田边走一走,随处总有粉红淡蓝的几朵清瘦。
仿佛七百多年前,在亡国的战乱里一路流亡的蒋捷,某个无眠到晓的清晨,某处不知名的村落,他起身推开竹篱门,一眼看到的那样——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宋人很爱牵牛花,杨万里、赵师秀、秦观、文同、梅尧臣都为它写过诗和词,只是都没有蒋捷笔下这般淡然天真。
这当然与蒋捷的性情有关。他的不争和淡然,他血液里的家族基因,早已决定了他眼中的世界是浓是淡,也决定了他人生的走向。
他本是世家公子,生于“东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的江南蒋氏,这个家族里出王侯将相,出忠臣孝子,也出名士才子。蒋捷的父亲,给蒋捷三兄弟取的字是胜欲、靖欲、政欲——在这个理学传家的家族里,恪守天道人伦的信念已融入族人的血脉。天下太平的时候,蒋家人就安安分分地做官、做事,勤勤恳恳地为君王分忧。天下不太平的时候,那就独善其身。于蒋捷,大宋亡国与否,他的人生大概都不会轰轰烈烈。
1374年,大约30岁的蒋捷顺风顺水地考中进士,一切再也平常不过——二三十岁安安稳稳地走入仕途,六七十岁安安稳稳地退休——这个书香世家的公子,原本的命运轨迹就是如此。
但1376年南宋都城临安的陷落,给了蒋捷猝不及防的撞击。时代灰尘纷然落下,每个人原本的命运轨迹都有了改变。
临安陷落后,宋帝和太后等人被迫随蒙古大军北上,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在福州另组小朝廷,拥立益王为宋端宗。小朝廷并不安稳,一直东奔西逃。
图片
元 倪瓒 枫落吴江图(倪瓒避兵流亡于太湖一带时绘)
同样东奔西逃的还有蒋捷。有一段时间,他流亡于苏州太湖一带,每天枯荷包冷饭、不停脚地东奔西走,曾经软语相偎的家人都不在身边,曾经锦衣玉食的富贵公子,连栖身杨柳的孤鸦都不如。听雨歌楼中、红烛昏罗帐的少年已经远去,听雨客舟中、断雁叫西风的壮年,正如影相随。
那个澄澈清冷的秋晓,许多人还在沉睡,或许是一夜未眠,或许是被不远处早行的旅人惊醒(大概是和他一样的流亡人),他起来推开柴门,看到院中枣树旁的牵牛,已开了数朵蓝花。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南宋 蒋捷《贺新郎 秋晓》
这样的景致,他少年时并不熟稔。蓝色的牵牛多开在荒村野外,野性十足,欠缺雅致和高韵,即使在最爱它的宋人那里,也并不怎么受待见。他少年时熟稔的,是精致的“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那时候如何会想到人到中年,竟是颠踬流亡、无家可归——他痛苦吗?他当然痛苦,亡国之痛,流亡之苦,西风吹鬓,人与秋俱老!
但蒋捷的过人之处或者说他的家传禀赋在于他的承受力,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他都只是淡淡地道来。他还写过一首《兵后寓吴》,也是在流亡苏州时所写,可与《秋晓》作兄弟篇,也是孤身飘零、归家无望: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迭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蒋捷【贺新郎 兵后寓吴】
熟识他的人,最锥心的大约是最后这几句:老人家我给你抄抄《相牛经》抵酒钱可好?不要啊?好吧,呵呵……
《贺新郎》历来是擅写挚情、浓情的词调,辛弃疾、陈维崧、顾贞观都用这词牌写过慷慨或者极情之作,但蒋捷的《贺新郎》却很淡,无论是“烟未敛、楚山杳”,还是“翁不应、但摇手”,都仿佛是说着别人不相干之事,一脸的清淡——分明至浓,却又至淡;看着至淡,却又至浓。
蒋捷的流亡之路后来终于走完了,虽然是他不想看到的结果。
1279年3月,南宋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殊死一搏,战败,陆秀夫背着幼帝跳海自杀,十万军民蹈海求死,宋亡,一切尘埃落定。
图片
明 项圣谟 大树风号图(作于明亡后)之后,蒋捷隐于竹山,自号竹山先生。
他最后的生涯,是寄居在沙塘港竹山的福善寺里,教书,授业。福善寺里如今还保存着一口镜水如意凤陶缸,传说便是蒋捷寄居时送给寺里的。做教书先生,大概是蒋捷几番考虑以后,认为最好的选择,既能避开官府的干扰,又能谋食生计,还能把自己一身的才识学问散在民间——宜兴蒋氏家族本就是理学世家。
大约在1321-1323年间,蒋捷结束了被人遗忘的一生,彻底隐没在历史的背影里。后人把他与张炎、周密、王沂孙并列为宋末四大词人,但他的传说,很少。从鲜衣怒马的贵公子,到颠沛流离的异乡客,再到心如止水的亡国遗民,蒋捷淡然地接受了他的命运,在宋亡后的岁月里,淡然地过着他的日子,即使心中百感交集,也只是象那日秋晓一般,淡然道一句:
“秋太淡,添红枣。”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