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派出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代表团来访中国,这次带头访华的是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凯尔,随行的100多家企业涵盖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
而他此次访华也是肩负重任,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消除价值10亿英镑的贸易壁垒,重点聚焦农业、汽车和专业服务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凯尔在访华期间强调了两件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二是改善中英商业关系取决于解决外交馆舍问题。
先看第一件事,凯尔强调中国既带来诸多机遇,也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不应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阻碍,更应促使英国积极参与、采取行动。
不过,凯尔之所以做出如此表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国急需借助中国的力量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英国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仅去年英国对华商品出口额就达420亿英镑,占其出口总额的5.1%。
近年来,英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脱欧带来的贸易规则变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都让英国经济发展压力剧增。
在此背景下,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对英国的农业、汽车、专业服务等产业来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就拿汽车产业举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英国的汽车企业若能抓住机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布局,有望获取丰厚利润。
再看第二件事,也就是中英外交馆舍问题。
凯尔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中国想在当下发展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就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外交设施,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英方想在中国新建使馆,而中方应当给予支持。
现在的英国驻华使馆位于北京三里屯,建筑建成时间久远,墙体出现裂缝,内部设施也较为陈旧,英国方面新建使馆的需求是较为迫切的。
另外,英方估计觉得,要是能先把新馆舍建起来,既能向中国商界释放“重视合作”的信号,也能在国内政坛“挣面子”,毕竟工党政府上台后,一直被反对党指责。
但英方绝口不提的是,中国在伦敦建新使馆的事,已经被拖了快6年。
早在2018年,中方就买好了伦敦的地块,也就是原英国皇家造币厂地块,准备将其部分重建后作为中国驻英国使馆新址,若是建成,这里也有望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使馆。
对于中国来说,拥有一个更大、更现代化的驻英使馆,不仅是自身外交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有助于推动中英两国人文和外交往来,是改善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窗口。
结果英国以“安全审查”为由反复搁置。
尽管今年1月,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和内政大臣库珀都表态支持中方在伦敦设立驻英使馆,但实际行动却并不显著。
而且,英方已经将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新馆舍规划申请作决定的时间推迟到了10月21日,明显是在拖延。
现在英方只催中方帮自己建馆舍,却对中国在英的馆舍难题装糊涂,这显然是“双重标准”。
当然, 面对英方的要求,中方也是没绕弯子,明确指出中英双方都有新建馆舍的实际需求,但这需要相互支持。
不难看出,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愿意谈,但得讲“对等”,哪有英方单方面提要求,中方就得答应的道理。
10月21日或许是一个“关键节点”,英国政府若能如期批准中方新馆舍建设,愿意拿出诚意,先解决中国在伦敦的馆舍难题,那中方自然也会拿出相应的支持,而这不仅能推进馆舍建设,后续的经贸合作也能顺理成章。
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